第五課 神的寶貝在瓦器裏(林後4﹕7-5﹕10)
在上一課,我們講到保羅在信主之後、他在人生中感到有最大興趣的一件事就是﹕“傳揚基督的福音。”我們看到他是何等熱切的去作這件工作,因為這件事成了他生活的中心。此外,我們也從他的身上看到“一個完美的、傳揚基督的福音之人”的例子﹕“他是一個帶著基督的香氣而誇勝的人,是一個不為利混亂神的道的人,是一個有活的薦信的人,是一個有聖靈的能力的人,是一個有極大榮光的職事的人,是一個有「帕子已揭」的榮光職事的人,和是一個不喪膽的人。”
但是在我們今天要念的這段經文中,我們所要看到的卻是另一方面的保羅。就是說,雖然他有前面所說的那麼些完美的資格或表現,但當他在實際上去工作的時候,他卻很誠實的叫我們看到﹕他也是一個經常遭遇到從世上來的壓力和限制的人;換句話說,他跟我們是同樣的、軟弱的人。他告訴我們﹕“他的這個脆弱的身體、在面對這些難處的時候,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去完成神所託付給他作的這件聖工的。”
很多時候,我們多聽到“某人多麼愛主而走上了主的工場”,但我們很少聽人講到“有服侍神的人因受不了壓力而退出工場”的(事實上,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)。那麼一般來說,一個人能走到“全職事奉神”的地步、他或她的靈性程度也應當是可以的了;為甚麼還會發生這樣的事呢?當然,由於人心的複雜、原因可能不止是一個,但至少我們可以說的是﹕“這些事證明了一個事實,就是「人都是軟弱的」。”
然而,我們今天要念的這段經文之可貴、卻不單是因為可以看到“保羅的誠實”,更是因為可以看到“他的那個能誇勝的心靈”。他叫我們看到﹕“他不必是一個悲觀者,也不必是一個宿命論者。他可以正面的來面對他的這些問題和環境,並且,他也不退縮。為甚麼?因為他的眼睛是注視在那一位得勝的主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身上。”像今天的課題所說“神的寶貝在瓦器裏”,“瓦器”當然是指“我們”說的。“今天,如果神要把寶貝放在瓦器裏,那麼,神就自己負這個責任吧!不管是怎樣的結果、都不要緊,也都是可以叫我滿意的”,這就是保羅在話中的意思。因此,今天的這一段聖經的話、可能是對我們最最有益的經文,因為我們能夠從中看出“保羅所以能有一個得勝的心靈”之秘訣。
現在,我們開始來思想今天的課程。我們的題目是取自4﹕7的第一句話﹕“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。”首先,我們要對保羅時代的瓦器來作一些介紹﹕瓦器在當時代是一種最最不值錢、最最普遍、最最便宜、和最最不必小心使用的器皿,因為它是遲早會破裂的、是極其脆弱的一個東西。保羅拿瓦器來比喻我們這個人的身體,真的是非常恰當的一件事。因為,如果我們真認識自己,我們就不能不承認“人體是多麼無用、多麼軟弱的一個器皿”。再強壯的人,都不能保證說自己不會生病;而且,往往越是壯的人、一病就真的是會倒了的。(筆者自幼多病,年輕時靈性中得了復興而愛主、事主;之後,蒙主憐憫幾十年來沒有請過病假。某次,自不量力的搬東西時背部受了傷。自此以後,每次發病時就不能行動、只能在地上爬;並且,全身就一點力量都沒有了、平常簡而易舉的事都不可能作了。所以,人就是這麼脆弱的一個東西;有甚麼可誇的呢?)然而,這一段經文卻也叫我們看見﹕“雖然我們本來是瓦器,但我們卻也是不必成為廢物的,因為保羅把他得勝的秘訣告訴了我們。在這裏,保羅一共講到五點使他能夠得勝的原因﹕
(一)在日常的試煉中被保守﹕(4﹕7-12)
第7節﹕“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,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,是出於神,不是出於我們。”讓我們再來對這“瓦器”有進一步的一點思想。上面提到“瓦器是一個器皿”;那麼,從某一方面來說,神的旨意就是要造我們成為一個器皿,好叫祂能夠來使用我們。神在徒9﹕15指著保羅說﹕“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,要在外邦人和君王,並以色列人面前,宣揚我的名。”
照樣,沒有一個信主的人可以向神說﹕“因為你沒有給我任何恩賜、或是因為我本身有殘缺或受限制,所以我不可能被你來使用。”不能的,因為神造我們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要用我們。詩139﹕13-16告訴我們﹕“我們是如何的被造,都是出於神。”所以我們都當接受自己被造的模樣和處境,並且就照著自己的樣式來被神所用。但是,一個器皿的要能夠“被用”,最最首要的條件就是在﹕“它是個潔淨的器皿。”(例如﹕當主人急著要喝水之時,那個雕花的杯子是最名貴的、只是卻是髒的,另外那一個在它旁邊的、最不值錢的紙杯卻是完全乾淨的;你想﹕“他會用哪一個呢?”當然是用那個乾淨的杯子了。)像提後2﹕21所說﹕“如果我們常常分別自己為聖,把自己獻上給神;神就要照著祂的意思來使用我們。”
因此,我們是“器皿”,我們的被造、被拯救的目的之一,就是為了要“讓神用”。然而更進一步來說,由於我們是瓦器,所以我們在被用的過程中必須知道的是﹕“要倚靠神的能力,而不是倚靠自己的力量。”(因為我們已經提過﹕“瓦器是最最脆弱、最不經用的器皿。”)並且在同時,我們在這裏所要注重的東西不是這個“瓦器”、而是那個“寶貝”!那麼,從提前1﹕11和6﹕20-21的話﹕“這是照著可稱頌之神交託我榮耀福音說的;”和“提摩太啊,你要保守所託付你的,躲避世俗的虛談和那敵真道,似是而非的學問。已經有人自稱有這學問,就偏離了真道。”看來,這個“寶貝”是指“福音”或“真道”而言的(這一點也可以從上文的連帶下來中看出來的)。
保羅能夠不怕遭遇到試煉,因為他知道﹕“只要他持守住這個「寶貝」,神就也會保守他這個「裝寶貝的瓦器」!”所以接下來從第8-12節,他提到一連串相對的東西﹕“四面受敵---不被困住”、“心裏作難---不至失望”、“遭逼迫---不被丟棄”、“打倒了---不至死亡”、“耶穌的死---耶穌的生”、以及“死在發動---生在發動”。特別是第11-12節的話﹕“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,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,使耶穌的生,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。這樣看來,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,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。”這些是我們能真正“服侍神和人”的事上、所不可或缺的經歷,就是說﹕“如果我們自己沒有過「在主裏面叫老我死」的經歷,我們的服侍就不可能對人有真正的幫助。”再回到第7節的話﹕“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,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,是出於神,不是出於我們。”這裏提到一個最基要的對比﹕“瓦器”和“神的莫大的能力”;我們的確是瓦器,但因為神的能力,我們得蒙保守。假如我們真正明白第7節,我們纔能真正的體會第8-12節的意思;因為這些話是不能用頭腦來瞭解的。因此,如果我們站對了這個“是瓦器”的地位和功用,神自己會保守我們並使我們得勝。
(二)受基督的復活之保證﹕(4﹕13-15)
現在,保羅來講到“為甚麼他在遭遇到這些試煉時、仍然能夠要為主作見證”的原因;就在第13節﹕“但我們既有信心,正如【經上】記著說﹕「我因信,所以如此說話。」我們也信,所以也說話。”可見﹕“在他裏面的信心”就是使他能如此的原因。在這裏,保羅不但引用了舊約聖經中的話,並且他自己也作見證說﹕“我們也信,所以也說話。”有人說過﹕“如果沒有信心,不要傳道。”這是很簡單、卻是很有意思的話,就是說﹕“我們所說的,我們自己信嗎?”另一方面來說﹕當年天使告訴撒迦利亞“他將要得兒子”的消息,因為他的不信、結果就成了個啞巴(路1﹕19-22)。所以,“不信”使人變成啞巴,的確是如此的(事實上,如果自己不信而仍去傳講的話,這個人的見證也是不會有力量的);再反過來說﹕“真正有信心的人是一定會去為主作見證的。”(正如聖經的話說﹕“我因信,所以如此說話。”)那麼,這一節話也叫我們看到“信心的根基是甚麼”。因為這裏說﹕“我們既有信心,正如經上記著說...;”可見“信心的根基是在乎神的話。”羅10﹕17也說﹕“信...是從基督的話來的。”
所以,我們的信心永遠不可能是憑空來的,“信心”永遠是由“對神話語的認識”而來的;因此,我們必須追求對聖經的真理有清楚的認識、正意的瞭解。還有,第13節的話是從詩116﹕10所引用來的;所以我們不妨把那裏的上下文(第8-15節)拿來看一下﹕“主啊,你救我的命,免了死亡,救我的眼,免了流淚,救我的腳,免了跌倒。我要在耶和華面前,行活人之路。我因信,所以如此說話﹕「我受了極大的困苦。」我曾急促的說﹕「人都是說謊的!」我拿甚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?我要舉起救恩的杯,稱揚耶和華的名。我要在祂眾民面前向耶和華還我的願。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,極為寶貴。”從這一段的內容、特別是第15節,我們可以看到“保羅的信心是在甚麼地方”,或是“保羅所信的是甚麼呢?”保羅相信﹕“我們的生死之權是在神的手中。”因此,我們不必怕“生”,我們也不必怕“死”。如果是“生”,那當然是表明“我們已經勝過了患難”;但即使是“死”,我們也“仍然是得勝的”。這話怎麼說呢?
因為保羅在第14節說﹕“自己知道,那叫主耶穌復活的,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,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祂面前。”這就是說﹕“因為主的已經從死裏復活的事實,可以叫我們有信心如此作見證說﹕「我們也會復活,並且會與其他信主的人一同聚集在主的面前!」”“死”可以說是“世上最末了和最大的一個仇敵”;所以,如果連“死”我們都已經“靠主勝過了”的話,我們還有甚麼是在主裏面不能勝過的事呢?一個信主的人之最大的福氣,就是對“死亡”這件事有了答案而能夠“不再懼怕死”。有人說過﹕“除非一個人對「死」已經有準備,他就不會真正的懂得「生」的意義。”這是很有意思的話。所以第15節就是一個結論﹕“凡事都是為你們,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,感謝格外顯多,以致榮耀歸與神。”它的意思是與羅8﹕28的“萬事都互相效力”是相似的;就是說﹕“生也好,死也好;由於我們確信﹕「所有的結果都是為了叫神更得榮耀;因為在凡事中都有恩惠、使更多的人得好處,所以感謝既然增多、神得的榮耀也就更大了。」”所以,因為主耶穌的復活使我們得到“死也不能勝過我們”的保證,因此,我們永遠是得勝的。
(三)因內心天天的更新﹕(4﹕16-18)
第16-18節﹕“所以,我們不喪膽;外體雖然毀壞,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。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,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,永遠的榮耀。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,乃是顧念所不見的;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,所不見的是永遠的。”首先,我們在這幾節中再次見到的一些對比是﹕“外體毀壞---內心更新”、“至暫至輕的苦楚---極重無比,永遠的榮耀”、和“所見的,暫時的---所不見的,永遠的”。單單憑著這些輕重的比較,我們都可以看出為甚麼保羅能說“我們不喪膽”這話的原因來了吧?!例如﹕今天我們看到很多的人出國去上學;這些人也都知道“當留學生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”,但仍然有不少的人心甘情願的走上這條路。為甚麼呢?就是因為在輕重的比較之下,唸完書之後是有前途的。就是這同樣的意思﹕在輕重的比較之下,基督徒也就可以知道“自己的生活中心或重心”、是應當放在哪裏了吧?!在這裏,我們再來強調一下第16節中的“一天新似一天”這句子;因為,它教導我們應當過一個“一天、一天的生活”。
當然,這不是叫我們採取一個消極的生活態度,也不是叫我們不要對前途有所計劃;都不是的。只是,這裏叫我們應當著重的來過“今天”的日子。因為,“昨天”是已經過去、是再也追不回來的了,所以聖經說“要忘記背後”;同時,“明天”卻不一定是我們的,因為聖經又說“明天如何,你們還不知道”。因此只有“今天”、可以說“是我們的”,所以我們要“在今天之中、與主一起好好的來過”這個日子。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說﹕“我們日用的...天天...;”祂又說﹕“一天的難處一天當...。”可見“祂是一天一天顧念我們的主,”所以我們也當一天一天的來領受祂的恩典而生活。“天天與主同行,內心就天天更新;”這真是“過得勝生活的秘訣”。
(四)目的地是在天上﹕(5﹕1-5)
第1節﹕“我們原知道,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,必得神所造,不是人手所造,在天上永存的房屋。”保羅在這裏不是在講“我們在天上的住家”;不是的。他乃是用“帳棚”和“永存的房屋”、來比喻我們“現在在地上的身體”和“將來在天上的身體”。“帳棚”如同“瓦器”一般,是個軟弱、不牢靠、和暫時的用具;“房屋”當然是堅固的,而且在相較之下是“永存的”。腓3.20-21告訴我們﹕“將來我們要得的,是一個與主一樣的、復活的、不死的、榮耀的身體。”我們屬地的身體只能用來在地上生活;但因為我們的目的地是在天上,所以,我們所追求要得的應當是那一個身體。也因此,我們就不必太在乎這地上的身體會如何,因為我們並不盼望會永遠住在這裏的;不是嗎?在接下去的四節經文中,第2節﹕“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,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,好像穿上【衣服】”;第3節﹕“倘若穿上,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”;第4節﹕“我們在這帳棚裏,歎息勞苦,並非願意脫下這個,乃是願意穿上那個,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”;和第5節﹕“為此,培植我們的就是神,祂又賜給我們【聖】靈作憑據。”
那麼,保羅在這裏不是在表達他對“生”的厭煩、而是在表達他對“主再來”的渴慕。因為,我們是在什麼時候纔能得到那個新的身體呢?乃是在當主再來的時候。到那時,無論我們是像第2節所說的“仍然活著”、或是像第3節所說的“已經睡了”,我們都會有的把握就是﹕一定能像第4節所說的“穿上那個新的衣服”的。為甚麼呢?因為,像第5節所說的﹕“我們已經有神所賜給在心中的聖靈為憑據了。”因此,如果“天上是我們的目標”的話,我們就可以是個“得勝的人”了!
(五)在基督臺前、得主的喜悅﹕(5﹕6-10)
第6-8節﹕“所以,我們時常坦然無懼,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,便與主相離。因我們行事為人,是憑著信心,不是憑著眼見。我們坦然無懼,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。”這是一件保羅非常有把握的事,就是﹕“離開世界,就與主同在。”但是,第9-10節﹕“所以,無論是住在身內,離開身外,我們立了志向,要得主的喜悅。因為我們眾人,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,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,或善或惡受報。”這叫我們看見、保羅更有一個進一步的盼望,就是﹕“他不止是一定會進天堂,而且更盼望要在天堂中得主的喜悅、受主的稱讚來作為報答。”在這裏,保羅提到一個“在基督面前的審判臺”,那麼,這是與“白色大寶座的審判”(啟20﹕11-15)不同的一個審判臺。“白色大寶座的審判”是個定罪的審判臺,主要的受審者是不信的人;那也是一個我們信主的人不必再經過的審判臺,因為我們的罪都已經被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時候、代替我們受過了神的審判。
正像第10節的“我們眾人”這句子所說,可見“這是一個專專為信主的人預備的審判臺”;這是當教會被提之後、在空中與主相遇時,我們要面對的一件事。到時候,主耶穌會要對我們每一個人在信主之後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個評語。保羅的志向、就是要在那一天的時候,能夠得到主的喜悅、得到主的稱讚。那麼,也就是這一個心志、幫助了保羅來過一個得勝的生活!
結論﹕
在今天的這一段經文中,保羅告訴了我們有五點、使他能過一個“得勝的生活”的秘訣。然而筆者認為﹕即使我們今天單單只抓住了其中的一點、把它深深的放在心中來作為我們爭戰的兵器的話,我們的生活都會有極大的不同了!你說是不是呢?求主幫助我們。
但是在我們今天要念的這段經文中,我們所要看到的卻是另一方面的保羅。就是說,雖然他有前面所說的那麼些完美的資格或表現,但當他在實際上去工作的時候,他卻很誠實的叫我們看到﹕他也是一個經常遭遇到從世上來的壓力和限制的人;換句話說,他跟我們是同樣的、軟弱的人。他告訴我們﹕“他的這個脆弱的身體、在面對這些難處的時候,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去完成神所託付給他作的這件聖工的。”
很多時候,我們多聽到“某人多麼愛主而走上了主的工場”,但我們很少聽人講到“有服侍神的人因受不了壓力而退出工場”的(事實上,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)。那麼一般來說,一個人能走到“全職事奉神”的地步、他或她的靈性程度也應當是可以的了;為甚麼還會發生這樣的事呢?當然,由於人心的複雜、原因可能不止是一個,但至少我們可以說的是﹕“這些事證明了一個事實,就是「人都是軟弱的」。”
然而,我們今天要念的這段經文之可貴、卻不單是因為可以看到“保羅的誠實”,更是因為可以看到“他的那個能誇勝的心靈”。他叫我們看到﹕“他不必是一個悲觀者,也不必是一個宿命論者。他可以正面的來面對他的這些問題和環境,並且,他也不退縮。為甚麼?因為他的眼睛是注視在那一位得勝的主、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身上。”像今天的課題所說“神的寶貝在瓦器裏”,“瓦器”當然是指“我們”說的。“今天,如果神要把寶貝放在瓦器裏,那麼,神就自己負這個責任吧!不管是怎樣的結果、都不要緊,也都是可以叫我滿意的”,這就是保羅在話中的意思。因此,今天的這一段聖經的話、可能是對我們最最有益的經文,因為我們能夠從中看出“保羅所以能有一個得勝的心靈”之秘訣。
現在,我們開始來思想今天的課程。我們的題目是取自4﹕7的第一句話﹕“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。”首先,我們要對保羅時代的瓦器來作一些介紹﹕瓦器在當時代是一種最最不值錢、最最普遍、最最便宜、和最最不必小心使用的器皿,因為它是遲早會破裂的、是極其脆弱的一個東西。保羅拿瓦器來比喻我們這個人的身體,真的是非常恰當的一件事。因為,如果我們真認識自己,我們就不能不承認“人體是多麼無用、多麼軟弱的一個器皿”。再強壯的人,都不能保證說自己不會生病;而且,往往越是壯的人、一病就真的是會倒了的。(筆者自幼多病,年輕時靈性中得了復興而愛主、事主;之後,蒙主憐憫幾十年來沒有請過病假。某次,自不量力的搬東西時背部受了傷。自此以後,每次發病時就不能行動、只能在地上爬;並且,全身就一點力量都沒有了、平常簡而易舉的事都不可能作了。所以,人就是這麼脆弱的一個東西;有甚麼可誇的呢?)然而,這一段經文卻也叫我們看見﹕“雖然我們本來是瓦器,但我們卻也是不必成為廢物的,因為保羅把他得勝的秘訣告訴了我們。在這裏,保羅一共講到五點使他能夠得勝的原因﹕
(一)在日常的試煉中被保守﹕(4﹕7-12)
第7節﹕“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,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,是出於神,不是出於我們。”讓我們再來對這“瓦器”有進一步的一點思想。上面提到“瓦器是一個器皿”;那麼,從某一方面來說,神的旨意就是要造我們成為一個器皿,好叫祂能夠來使用我們。神在徒9﹕15指著保羅說﹕“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,要在外邦人和君王,並以色列人面前,宣揚我的名。”
照樣,沒有一個信主的人可以向神說﹕“因為你沒有給我任何恩賜、或是因為我本身有殘缺或受限制,所以我不可能被你來使用。”不能的,因為神造我們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要用我們。詩139﹕13-16告訴我們﹕“我們是如何的被造,都是出於神。”所以我們都當接受自己被造的模樣和處境,並且就照著自己的樣式來被神所用。但是,一個器皿的要能夠“被用”,最最首要的條件就是在﹕“它是個潔淨的器皿。”(例如﹕當主人急著要喝水之時,那個雕花的杯子是最名貴的、只是卻是髒的,另外那一個在它旁邊的、最不值錢的紙杯卻是完全乾淨的;你想﹕“他會用哪一個呢?”當然是用那個乾淨的杯子了。)像提後2﹕21所說﹕“如果我們常常分別自己為聖,把自己獻上給神;神就要照著祂的意思來使用我們。”
因此,我們是“器皿”,我們的被造、被拯救的目的之一,就是為了要“讓神用”。然而更進一步來說,由於我們是瓦器,所以我們在被用的過程中必須知道的是﹕“要倚靠神的能力,而不是倚靠自己的力量。”(因為我們已經提過﹕“瓦器是最最脆弱、最不經用的器皿。”)並且在同時,我們在這裏所要注重的東西不是這個“瓦器”、而是那個“寶貝”!那麼,從提前1﹕11和6﹕20-21的話﹕“這是照著可稱頌之神交託我榮耀福音說的;”和“提摩太啊,你要保守所託付你的,躲避世俗的虛談和那敵真道,似是而非的學問。已經有人自稱有這學問,就偏離了真道。”看來,這個“寶貝”是指“福音”或“真道”而言的(這一點也可以從上文的連帶下來中看出來的)。
保羅能夠不怕遭遇到試煉,因為他知道﹕“只要他持守住這個「寶貝」,神就也會保守他這個「裝寶貝的瓦器」!”所以接下來從第8-12節,他提到一連串相對的東西﹕“四面受敵---不被困住”、“心裏作難---不至失望”、“遭逼迫---不被丟棄”、“打倒了---不至死亡”、“耶穌的死---耶穌的生”、以及“死在發動---生在發動”。特別是第11-12節的話﹕“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,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,使耶穌的生,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。這樣看來,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,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。”這些是我們能真正“服侍神和人”的事上、所不可或缺的經歷,就是說﹕“如果我們自己沒有過「在主裏面叫老我死」的經歷,我們的服侍就不可能對人有真正的幫助。”再回到第7節的話﹕“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,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,是出於神,不是出於我們。”這裏提到一個最基要的對比﹕“瓦器”和“神的莫大的能力”;我們的確是瓦器,但因為神的能力,我們得蒙保守。假如我們真正明白第7節,我們纔能真正的體會第8-12節的意思;因為這些話是不能用頭腦來瞭解的。因此,如果我們站對了這個“是瓦器”的地位和功用,神自己會保守我們並使我們得勝。
(二)受基督的復活之保證﹕(4﹕13-15)
現在,保羅來講到“為甚麼他在遭遇到這些試煉時、仍然能夠要為主作見證”的原因;就在第13節﹕“但我們既有信心,正如【經上】記著說﹕「我因信,所以如此說話。」我們也信,所以也說話。”可見﹕“在他裏面的信心”就是使他能如此的原因。在這裏,保羅不但引用了舊約聖經中的話,並且他自己也作見證說﹕“我們也信,所以也說話。”有人說過﹕“如果沒有信心,不要傳道。”這是很簡單、卻是很有意思的話,就是說﹕“我們所說的,我們自己信嗎?”另一方面來說﹕當年天使告訴撒迦利亞“他將要得兒子”的消息,因為他的不信、結果就成了個啞巴(路1﹕19-22)。所以,“不信”使人變成啞巴,的確是如此的(事實上,如果自己不信而仍去傳講的話,這個人的見證也是不會有力量的);再反過來說﹕“真正有信心的人是一定會去為主作見證的。”(正如聖經的話說﹕“我因信,所以如此說話。”)那麼,這一節話也叫我們看到“信心的根基是甚麼”。因為這裏說﹕“我們既有信心,正如經上記著說...;”可見“信心的根基是在乎神的話。”羅10﹕17也說﹕“信...是從基督的話來的。”
所以,我們的信心永遠不可能是憑空來的,“信心”永遠是由“對神話語的認識”而來的;因此,我們必須追求對聖經的真理有清楚的認識、正意的瞭解。還有,第13節的話是從詩116﹕10所引用來的;所以我們不妨把那裏的上下文(第8-15節)拿來看一下﹕“主啊,你救我的命,免了死亡,救我的眼,免了流淚,救我的腳,免了跌倒。我要在耶和華面前,行活人之路。我因信,所以如此說話﹕「我受了極大的困苦。」我曾急促的說﹕「人都是說謊的!」我拿甚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?我要舉起救恩的杯,稱揚耶和華的名。我要在祂眾民面前向耶和華還我的願。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,極為寶貴。”從這一段的內容、特別是第15節,我們可以看到“保羅的信心是在甚麼地方”,或是“保羅所信的是甚麼呢?”保羅相信﹕“我們的生死之權是在神的手中。”因此,我們不必怕“生”,我們也不必怕“死”。如果是“生”,那當然是表明“我們已經勝過了患難”;但即使是“死”,我們也“仍然是得勝的”。這話怎麼說呢?
因為保羅在第14節說﹕“自己知道,那叫主耶穌復活的,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,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祂面前。”這就是說﹕“因為主的已經從死裏復活的事實,可以叫我們有信心如此作見證說﹕「我們也會復活,並且會與其他信主的人一同聚集在主的面前!」”“死”可以說是“世上最末了和最大的一個仇敵”;所以,如果連“死”我們都已經“靠主勝過了”的話,我們還有甚麼是在主裏面不能勝過的事呢?一個信主的人之最大的福氣,就是對“死亡”這件事有了答案而能夠“不再懼怕死”。有人說過﹕“除非一個人對「死」已經有準備,他就不會真正的懂得「生」的意義。”這是很有意思的話。所以第15節就是一個結論﹕“凡事都是為你們,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,感謝格外顯多,以致榮耀歸與神。”它的意思是與羅8﹕28的“萬事都互相效力”是相似的;就是說﹕“生也好,死也好;由於我們確信﹕「所有的結果都是為了叫神更得榮耀;因為在凡事中都有恩惠、使更多的人得好處,所以感謝既然增多、神得的榮耀也就更大了。」”所以,因為主耶穌的復活使我們得到“死也不能勝過我們”的保證,因此,我們永遠是得勝的。
(三)因內心天天的更新﹕(4﹕16-18)
第16-18節﹕“所以,我們不喪膽;外體雖然毀壞,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。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,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,永遠的榮耀。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,乃是顧念所不見的;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,所不見的是永遠的。”首先,我們在這幾節中再次見到的一些對比是﹕“外體毀壞---內心更新”、“至暫至輕的苦楚---極重無比,永遠的榮耀”、和“所見的,暫時的---所不見的,永遠的”。單單憑著這些輕重的比較,我們都可以看出為甚麼保羅能說“我們不喪膽”這話的原因來了吧?!例如﹕今天我們看到很多的人出國去上學;這些人也都知道“當留學生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”,但仍然有不少的人心甘情願的走上這條路。為甚麼呢?就是因為在輕重的比較之下,唸完書之後是有前途的。就是這同樣的意思﹕在輕重的比較之下,基督徒也就可以知道“自己的生活中心或重心”、是應當放在哪裏了吧?!在這裏,我們再來強調一下第16節中的“一天新似一天”這句子;因為,它教導我們應當過一個“一天、一天的生活”。
當然,這不是叫我們採取一個消極的生活態度,也不是叫我們不要對前途有所計劃;都不是的。只是,這裏叫我們應當著重的來過“今天”的日子。因為,“昨天”是已經過去、是再也追不回來的了,所以聖經說“要忘記背後”;同時,“明天”卻不一定是我們的,因為聖經又說“明天如何,你們還不知道”。因此只有“今天”、可以說“是我們的”,所以我們要“在今天之中、與主一起好好的來過”這個日子。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說﹕“我們日用的...天天...;”祂又說﹕“一天的難處一天當...。”可見“祂是一天一天顧念我們的主,”所以我們也當一天一天的來領受祂的恩典而生活。“天天與主同行,內心就天天更新;”這真是“過得勝生活的秘訣”。
(四)目的地是在天上﹕(5﹕1-5)
第1節﹕“我們原知道,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,必得神所造,不是人手所造,在天上永存的房屋。”保羅在這裏不是在講“我們在天上的住家”;不是的。他乃是用“帳棚”和“永存的房屋”、來比喻我們“現在在地上的身體”和“將來在天上的身體”。“帳棚”如同“瓦器”一般,是個軟弱、不牢靠、和暫時的用具;“房屋”當然是堅固的,而且在相較之下是“永存的”。腓3.20-21告訴我們﹕“將來我們要得的,是一個與主一樣的、復活的、不死的、榮耀的身體。”我們屬地的身體只能用來在地上生活;但因為我們的目的地是在天上,所以,我們所追求要得的應當是那一個身體。也因此,我們就不必太在乎這地上的身體會如何,因為我們並不盼望會永遠住在這裏的;不是嗎?在接下去的四節經文中,第2節﹕“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,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,好像穿上【衣服】”;第3節﹕“倘若穿上,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”;第4節﹕“我們在這帳棚裏,歎息勞苦,並非願意脫下這個,乃是願意穿上那個,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”;和第5節﹕“為此,培植我們的就是神,祂又賜給我們【聖】靈作憑據。”
那麼,保羅在這裏不是在表達他對“生”的厭煩、而是在表達他對“主再來”的渴慕。因為,我們是在什麼時候纔能得到那個新的身體呢?乃是在當主再來的時候。到那時,無論我們是像第2節所說的“仍然活著”、或是像第3節所說的“已經睡了”,我們都會有的把握就是﹕一定能像第4節所說的“穿上那個新的衣服”的。為甚麼呢?因為,像第5節所說的﹕“我們已經有神所賜給在心中的聖靈為憑據了。”因此,如果“天上是我們的目標”的話,我們就可以是個“得勝的人”了!
(五)在基督臺前、得主的喜悅﹕(5﹕6-10)
第6-8節﹕“所以,我們時常坦然無懼,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,便與主相離。因我們行事為人,是憑著信心,不是憑著眼見。我們坦然無懼,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。”這是一件保羅非常有把握的事,就是﹕“離開世界,就與主同在。”但是,第9-10節﹕“所以,無論是住在身內,離開身外,我們立了志向,要得主的喜悅。因為我們眾人,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,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,或善或惡受報。”這叫我們看見、保羅更有一個進一步的盼望,就是﹕“他不止是一定會進天堂,而且更盼望要在天堂中得主的喜悅、受主的稱讚來作為報答。”在這裏,保羅提到一個“在基督面前的審判臺”,那麼,這是與“白色大寶座的審判”(啟20﹕11-15)不同的一個審判臺。“白色大寶座的審判”是個定罪的審判臺,主要的受審者是不信的人;那也是一個我們信主的人不必再經過的審判臺,因為我們的罪都已經被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時候、代替我們受過了神的審判。
正像第10節的“我們眾人”這句子所說,可見“這是一個專專為信主的人預備的審判臺”;這是當教會被提之後、在空中與主相遇時,我們要面對的一件事。到時候,主耶穌會要對我們每一個人在信主之後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個評語。保羅的志向、就是要在那一天的時候,能夠得到主的喜悅、得到主的稱讚。那麼,也就是這一個心志、幫助了保羅來過一個得勝的生活!
結論﹕
在今天的這一段經文中,保羅告訴了我們有五點、使他能過一個“得勝的生活”的秘訣。然而筆者認為﹕即使我們今天單單只抓住了其中的一點、把它深深的放在心中來作為我們爭戰的兵器的話,我們的生活都會有極大的不同了!你說是不是呢?求主幫助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