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課 在患難中的快樂(林後7﹕4-16)
如果我們還記得本書的大綱的話,我們就知道本書一共分成三大段。第一大段是從第一章到第七章,它的內容是講到“保羅傳福音的原則和實行”。因此,我們今天要念的7﹕4-16這一段,就是全書第一大段的結尾了。那麼,在結束這一段時,保羅所有的是怎樣的一種語氣呢?第4節下﹕“我們在一切患難中分外的快樂。”特別從“分外的”這三個字,可見保羅所有的、完全是一種“誇勝的”心情;因此,這也就是“在患難中的快樂”、我們今天的課題之來源。其實“患難”這字眼,在哥林多後書中不能算是陌生的一個名詞。
我們應當還記得﹕在第一章的開始,我們就已經聽保羅提到過它的了。在上第二課的時候所念的1﹕1-11那裏,我們用的題目是“在患難中的安慰”。所以在這第一大段中,保羅從頭到尾告訴我們的是兩件事﹕“在患難中我們不但能夠有安慰”,並且“我們在患難中也能夠有快樂!”一般來說,世上的哲學是﹕安慰(或平安)和快樂是在順境中的產物。但是,藉著保羅在屬靈上的經歷,神的話語卻叫我們看見﹕信主的人在逆境中時,都仍然能夠享受到在心中的安慰和快樂。很多詩歌的作者們也都有這樣類似的見證;例如“我心靈得安寧”的作者,他說﹕“有時享平安,如江河平又穩,有時遇悲傷似浪滾;不論何環境,我已蒙主引領,我心靈得安寧、得安寧。”(寫這首歌的背景是﹕作者由於一場大火以致事業失敗,而決定搬家去法國居住。他先把妻兒渡船送去,不料遭受到船破、孩子們全部遇難;這詩歌就是在他接到消息後寫的。)
所以,“信主的好處”實在是說不完的!那麼,在今天的這一段經文中,我們要來看到的就是﹕“信主的人彼此之間在主裏面的這一種寶貴和微妙的關係、如果運用得得當的話,它就能夠給彼此帶來多麼大的益處呢!”下面分三點來看﹕
(一)保羅向哥林多教會的勉勵﹕(7﹕4)
第4節上﹕“我大大的放膽,向你們說話;我因你們多多誇口,滿得安慰。”那麼,保羅曾經向他們說了些什麼話呢?也許我們再往上面看一下第2節上﹕“你們要心地寬大,收納我們。”這是保羅向哥林多教會的要求,他要求哥林多人接納他們。那麼,為甚麼保羅現在會有這樣的膽量來要求哥林多人如此作呢?乃是因為在第13節那裏告訴我們﹕“你們眾人使提多心裏暢快歡喜。”可見﹕“哥林多人對提多的接納。”因為提多是受保羅的差遣而去哥林多的,所以哥林多人對提多的態度,也就間接的表明了他們對保羅的態度。
因此,保羅現在纔有這樣的膽量、來要求哥林多人也同樣的接納他和提摩太。在第2節下,保羅說﹕“我們未曾虧負誰,未曾敗壞誰,未曾佔誰的便宜。”這是說明他自己對他們的存心和態度﹕“從來沒有作過一點使他們受虧損的事,和從來沒有向他們有過一點不好的動機。”他所以這樣分辯,當然是由於有些在哥林多的假師傅、在那裏所說的一些攻擊保羅他們的話的緣故。(例如在8﹕20那裏,保羅說﹕“這就免得有人因我們收的捐銀很多,就挑我們的不是。”這句話的背景,很明顯是因為有人在說一些像“保羅收這些捐款其實是給他們自己用的”這類的話。)但事實上,保羅對他們的愛是那麼的深切(第3節下)﹕“他常把他們放在心上,甚至情願與他們同生死。”並且,像第4節中所說的﹕“他到處在別人面前誇獎他們,以他們為榮。”然而,他們卻是在背後批評他。
可見﹕“我們要能得到別人的信任、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!”(絕對不是只在表面上嘻哈一下、或請吃吃飯就可以作到的。)然而雖然是難,卻也不必灰心。因為我們在保羅身上看到﹕就是由於他的不灰心、仍然向他們說勉勵的話,所以當日子過去的時候,人總是會感覺到你我是否是有真誠之心的。就像這裏、當保羅在寫這封信之時,哥林多人的心已經在轉變了;所以保羅知道﹕他跟哥林多人的關係可以重新恢復、得到彌補了。因此,像第4節下所說的﹕“他現在心中不但是「滿得安慰」,而且可以有「分外的快樂」。”這也就如保羅在加6﹕9-10中所說的話﹕“我們行善,不可喪志;若不灰心,到了時候就要收成。...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。”行善不要喪志、不要灰心;因為如果我們的愛心是真的,日子久了,人是會感受到的;有一天必定能結出果子來,叫神和人大家都有所享受!
(二)提多向保羅的勉勵﹕(7﹕5-10)
上次說過,7﹕5的話是應當接在2﹕13之後的。在此,也許需要再把當時的背景來溫習一下。保羅在2﹕12-13說﹕“我從前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羅亞,主也給我開了門。那時,因為沒有遇見兄弟提多,我心裏不安,便辭別那裏的人往馬其頓去了。”當時,使保羅心裏不安的,是因為他沒有遇見提多。那麼,這件事為甚麼是那麼的重要呢?乃是由於保羅曾向哥林多教會寫了一封比較嚴厲的信(這封信也可能就是叫提多送去的),但保羅在寫信去之後就很擔心、不知哥林多人對這信的反應如何;因為他們可能因此而悔改,也可能因此而更硬心。所以,為了愛哥林多人之故,保羅心中切盼能早日見到提多、而就可以知道結果是如何了。
因此,當他在特羅亞沒有遇見提多時,他就趕到馬其頓去了。回到第5節這裏﹕“我們從前就是到了馬其頓的時候,身體也不得安寧,周圍遭患難,外有爭戰,內有懼怕。”保羅描述自己剛到馬其頓時的光景﹕“裏外都有難處。”他說他自己“內有懼怕”;可見﹕“保羅也不是個生來就剛強的人。”(因此,我們也不必太擔心會讓人發現“自己原來也是有軟弱之處”的一個人。)接下來的第6-7節﹕“但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,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;不但藉著他來,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,安慰了我們,因他把你們的想念,哀慟,和向我的熱心,都告訴了我,叫我更加歡喜。”保羅在這兩節之中,告訴了我們好幾件事﹕
(1)由第6節開始的“但”這個字﹕雖然我們都是有軟弱的人,“但”我們卻不必“停在軟弱之中”。為甚麼?因為我們是有神的人、或我們是屬神的人。神不是軟弱的,所以我們也不必軟弱;換言之﹕“我們的軟弱是可以勝過的。”這一點,我們在以後還會提到。
(2)從第6節“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”的句子﹕雖然保羅是由於提多的來到而得了安慰和歡喜,但是,那真正使人得安慰和喜樂的源頭,乃是神。(如詩4﹕7所說﹕“你使我心裏快樂,勝過那豐收五穀新酒的人。”)“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,”這句子真是何等的美!
(3)由第6節的“藉著提多”這四個字﹕提多是一個屬神的人;當他願意把自己放在神的手中、作為一個器皿時,神就藉著他、來使保羅的心中得到了勉勵。那麼,保羅是從兩方面來“藉著提多”而得到了勉勵﹕
(A)藉著提多這個人本身﹕(第6節下)
第6節下﹕“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。”保羅已經跟提多分開有一段時間了;所以,單單因為見到他、與他相處,就都已經可以給保羅帶來了喜樂。因此有時候,我們不必以為一定要給人甚麼東西、纔是給人作了甚麼似的;要是我們跟人的關係好的話,有時候只要有我們這個人的“同在”、就會給人“帶來鼓勵和心中的力量”的。這也叫筆者想起“我們跟主的關係”這件事。我們時常以為“愛主”的表現、就是在要“給主”甚麼(金錢、工作等等的)。當然,這也不是不對的說法。但也許,有時候主更加欣賞的、是“我們到祂面前去與祂親近”的這一種“愛的表現”呢!
(B)藉著提多所說的話﹕(第7節)
第7節﹕“不但藉著他來,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,安慰了我們,因他把你們的想念,哀慟,和向我的熱心,都告訴了我,叫我更加歡喜。”在神的工作上被用得最多的一個工具,大概就是“人的言語”了。箴25﹕11說﹕“一句話說得合宜,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。”多麼的美!但是,雅3﹕9卻也告訴我們﹕“言語可以用來稱頌神;言語也可以用來咒詛人。”弗4﹕29說﹕“污穢的言語,一句不可出口,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,叫聽見的人得益處。”注意﹕這是神的命令。但願我們都能因為愛主的緣故、而願意常常潔淨自己的心,使我們的言語可以成為叫人得勉勵、使人更愛主的工具!
繼續來看第8節﹕“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,我後來雖然懊悔,如今卻不懊悔,因我知道那信叫你們憂愁,不過是暫時的。”這就是上面所說的那封信。由於保羅在其中所寫的言語比較嚴厲,因此他在寫出之後就有點“懊悔”(“後悔”的意思,因為他怕自己的話會不會說得太重了)。但現在他知道、那封信在最後所產生的是一個好的結果,所以他就不再後悔他所說過的那些責備的話了。
第9節上﹕“如今我歡喜,不是因你們憂愁,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。”當哥林多人受到保羅的責備時、心中當然是憂愁的,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人是會在聽到人的責備之後時、心中覺得舒服的。但後來,因為他們覺得保羅的話是對的、而自己是有錯的,所以他們接受了保羅的責備而悔改了。(這裏的“懊悔”是“悔改”的意思。)那麼,哥林多人不已經是信主的人了嗎?不是只有沒信主的人才需要悔改信主嗎?基督徒還需要悔改嗎?不錯,基督徒還需要時常不斷的“悔改“;因為“悔改”這個字包含有“思想的改變、感覺的改變、和意志的改變”這三方面的意思。所以我們雖然是信了主的人,但是我們仍然是一個在思想、感覺、和意志上時常需要調整的人;正如同一個人從幼稚的生命、成長到一個成熟的生命之過程一般。
在啟示錄2和3章、主耶穌對七個教會所說的話中,其中有四個教會、主也都吩咐他們要悔改。因此,悔改是基督徒成長過程中所切需的因素。因為我們屬肉體的生命生來就是不願意順服主的,所以什麼時候我們沒有聽從主,什麼時候我們就需要悔改。接著,第9下-10節說﹕“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,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。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,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,以致得救;但世俗的憂愁,是叫人死。”在這裏,聖經講到有兩種的憂愁﹕“依著神的意思的憂愁”和“世俗的憂愁”;同時,這兩種的憂愁也帶出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來﹕“使人得救”(或“叫人活”)和“叫人死”。
那麼,甚麼是“世俗的憂愁”呢?這當然是包括了“一切對世上事物的掛慮”,但在此更主要的是指“與人之間所產生的不安和氣惱”而言的;這一種的憂愁是“叫人死”的。因為,如果永遠記得別人的錯而自己心中沒有喜樂的話,我們跟神之間也就會有了攔阻。“神是生命的源頭”;所以,如果跟祂之間有問題的話,我們所嘗到的就是“死的味道”了!相對的,“依著神的意思的憂愁”、是指那種“與神對罪有一樣的看法的憂愁”。
“神是恨惡罪的”;所以,當神藉著人或祂的話叫我們看到自己的罪時,我們就應當會因恨惡所犯的罪而產生出一種憂愁來;這種憂愁再使我們產生出懊悔的心來,把我們帶到神的面前去求赦免。結果呢?當然是神因著主耶穌基督的關係、而叫我們再次得潔淨,使我們能夠與父神恢復了正常的關係、而因此得享“得生命的喜樂”!這一種的經歷、當然是我們在初初信主時所一定經歷過的,但這也是我們在每一次跌倒回轉後所會經歷到的。所以,保羅在這裏所講的“得救”、並不是指“在得重生時的那個得救”,而是在描寫那“依著神的意思憂愁、所能帶出來的是多麼美好的果子”呢!
(三)哥林多教會向提多的勉勵﹕(7﹕11-16)
第11節﹕“你看,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,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,自訴,自恨,恐懼,想念,熱心,責罰;在這一切事上,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。”這裏所提到的是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姐妹們、依著神的意思憂愁而結出的一些果子。因此第13節﹕“故此我們得了安慰。並且在安慰之中,因你們眾人使提多心裏暢快歡喜,我們就更加歡喜了。”他們對提多也就有了很大的愛心之表現;以致,第15節﹕“並且提多想起你們眾人的順服,是怎樣恐懼戰兢的接待他,他愛你們的心腸就越發熱了。”這是說﹕“使提多在愛心上也有了增加。”“熱產生出熱來、愛也產生出更多的愛來,”這是一定的道理。如果我們心中向主有熱心、有愛心,這種熱和愛是一定會傳染給別人的;照樣,如果我們心中冰冷、死氣沉沉的話,這種味道也一定會使人受影響的!教會是一個團體;這團體裏面的每一個份子都是彼此有相連的,所以是不能沒有相關的。
結論﹕
在結束之時,讓我們把林前12﹕12-26這段話拿來唸一下;我們就念第12-15和25-26節好了﹕“就如身子是一個,卻有許多肢體;而且肢體雖多,仍是一個身子;基督也是這樣。我們不拘是猶太人,是希利尼人,是為奴的,是自主的,都從一位【聖】靈受洗,成了一個身體,飲於一位【聖】靈。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,乃是許多肢體。設若腳說﹕「我不是手,所以不屬乎身子。」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。”和“免得身上分門別類,總要肢體彼此相顧。若一個肢體受苦,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;若一個肢體得榮耀,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。
所以,永遠不要以為﹕“如果我一個人心中有問題,那只是「我的問題」。”不會的;我一個人的問題是會影響到全身,影響到其他的弟兄姐妹們的。求主使我們在愛心中有這樣的看見,以致願意起來面對和糾正我們跟主與跟人之間的關係,使它們重新得到建立!那麼,如何來建立它呢?藉著甚麼來建立呢?回來看林後7﹕14的話﹕“我若對提多誇獎了你們甚麼,也覺得沒有慚愧,因我對提多誇獎你們的話,成了真的;正如我對你們所說的話,也都是真的。”這裏的“真”,是“真理”的意思;可見﹕“一個健全的基督徒生活,是必須以神話語的真理為基礎的。”因此,永遠不能忽略了在聖經真理上的追求和瞭解!最後,讓我們回頭來看一下、今天的這三個分段彼此之間的關係﹕“保羅勉勵哥林多教會”;“哥林多教會勉勵提多”;和“提多勉勵保羅”。看到沒有呢?神把我們信主的人放在一起的目的、不是要叫我們彼此不和,而乃是要叫我們彼此得到勉勵、得到幫助;這樣,好叫大家都能愛主更深、愛主更多!
我們應當還記得﹕在第一章的開始,我們就已經聽保羅提到過它的了。在上第二課的時候所念的1﹕1-11那裏,我們用的題目是“在患難中的安慰”。所以在這第一大段中,保羅從頭到尾告訴我們的是兩件事﹕“在患難中我們不但能夠有安慰”,並且“我們在患難中也能夠有快樂!”一般來說,世上的哲學是﹕安慰(或平安)和快樂是在順境中的產物。但是,藉著保羅在屬靈上的經歷,神的話語卻叫我們看見﹕信主的人在逆境中時,都仍然能夠享受到在心中的安慰和快樂。很多詩歌的作者們也都有這樣類似的見證;例如“我心靈得安寧”的作者,他說﹕“有時享平安,如江河平又穩,有時遇悲傷似浪滾;不論何環境,我已蒙主引領,我心靈得安寧、得安寧。”(寫這首歌的背景是﹕作者由於一場大火以致事業失敗,而決定搬家去法國居住。他先把妻兒渡船送去,不料遭受到船破、孩子們全部遇難;這詩歌就是在他接到消息後寫的。)
所以,“信主的好處”實在是說不完的!那麼,在今天的這一段經文中,我們要來看到的就是﹕“信主的人彼此之間在主裏面的這一種寶貴和微妙的關係、如果運用得得當的話,它就能夠給彼此帶來多麼大的益處呢!”下面分三點來看﹕
(一)保羅向哥林多教會的勉勵﹕(7﹕4)
第4節上﹕“我大大的放膽,向你們說話;我因你們多多誇口,滿得安慰。”那麼,保羅曾經向他們說了些什麼話呢?也許我們再往上面看一下第2節上﹕“你們要心地寬大,收納我們。”這是保羅向哥林多教會的要求,他要求哥林多人接納他們。那麼,為甚麼保羅現在會有這樣的膽量來要求哥林多人如此作呢?乃是因為在第13節那裏告訴我們﹕“你們眾人使提多心裏暢快歡喜。”可見﹕“哥林多人對提多的接納。”因為提多是受保羅的差遣而去哥林多的,所以哥林多人對提多的態度,也就間接的表明了他們對保羅的態度。
因此,保羅現在纔有這樣的膽量、來要求哥林多人也同樣的接納他和提摩太。在第2節下,保羅說﹕“我們未曾虧負誰,未曾敗壞誰,未曾佔誰的便宜。”這是說明他自己對他們的存心和態度﹕“從來沒有作過一點使他們受虧損的事,和從來沒有向他們有過一點不好的動機。”他所以這樣分辯,當然是由於有些在哥林多的假師傅、在那裏所說的一些攻擊保羅他們的話的緣故。(例如在8﹕20那裏,保羅說﹕“這就免得有人因我們收的捐銀很多,就挑我們的不是。”這句話的背景,很明顯是因為有人在說一些像“保羅收這些捐款其實是給他們自己用的”這類的話。)但事實上,保羅對他們的愛是那麼的深切(第3節下)﹕“他常把他們放在心上,甚至情願與他們同生死。”並且,像第4節中所說的﹕“他到處在別人面前誇獎他們,以他們為榮。”然而,他們卻是在背後批評他。
可見﹕“我們要能得到別人的信任、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!”(絕對不是只在表面上嘻哈一下、或請吃吃飯就可以作到的。)然而雖然是難,卻也不必灰心。因為我們在保羅身上看到﹕就是由於他的不灰心、仍然向他們說勉勵的話,所以當日子過去的時候,人總是會感覺到你我是否是有真誠之心的。就像這裏、當保羅在寫這封信之時,哥林多人的心已經在轉變了;所以保羅知道﹕他跟哥林多人的關係可以重新恢復、得到彌補了。因此,像第4節下所說的﹕“他現在心中不但是「滿得安慰」,而且可以有「分外的快樂」。”這也就如保羅在加6﹕9-10中所說的話﹕“我們行善,不可喪志;若不灰心,到了時候就要收成。...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。”行善不要喪志、不要灰心;因為如果我們的愛心是真的,日子久了,人是會感受到的;有一天必定能結出果子來,叫神和人大家都有所享受!
(二)提多向保羅的勉勵﹕(7﹕5-10)
上次說過,7﹕5的話是應當接在2﹕13之後的。在此,也許需要再把當時的背景來溫習一下。保羅在2﹕12-13說﹕“我從前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羅亞,主也給我開了門。那時,因為沒有遇見兄弟提多,我心裏不安,便辭別那裏的人往馬其頓去了。”當時,使保羅心裏不安的,是因為他沒有遇見提多。那麼,這件事為甚麼是那麼的重要呢?乃是由於保羅曾向哥林多教會寫了一封比較嚴厲的信(這封信也可能就是叫提多送去的),但保羅在寫信去之後就很擔心、不知哥林多人對這信的反應如何;因為他們可能因此而悔改,也可能因此而更硬心。所以,為了愛哥林多人之故,保羅心中切盼能早日見到提多、而就可以知道結果是如何了。
因此,當他在特羅亞沒有遇見提多時,他就趕到馬其頓去了。回到第5節這裏﹕“我們從前就是到了馬其頓的時候,身體也不得安寧,周圍遭患難,外有爭戰,內有懼怕。”保羅描述自己剛到馬其頓時的光景﹕“裏外都有難處。”他說他自己“內有懼怕”;可見﹕“保羅也不是個生來就剛強的人。”(因此,我們也不必太擔心會讓人發現“自己原來也是有軟弱之處”的一個人。)接下來的第6-7節﹕“但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,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;不但藉著他來,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,安慰了我們,因他把你們的想念,哀慟,和向我的熱心,都告訴了我,叫我更加歡喜。”保羅在這兩節之中,告訴了我們好幾件事﹕
(1)由第6節開始的“但”這個字﹕雖然我們都是有軟弱的人,“但”我們卻不必“停在軟弱之中”。為甚麼?因為我們是有神的人、或我們是屬神的人。神不是軟弱的,所以我們也不必軟弱;換言之﹕“我們的軟弱是可以勝過的。”這一點,我們在以後還會提到。
(2)從第6節“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”的句子﹕雖然保羅是由於提多的來到而得了安慰和歡喜,但是,那真正使人得安慰和喜樂的源頭,乃是神。(如詩4﹕7所說﹕“你使我心裏快樂,勝過那豐收五穀新酒的人。”)“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,”這句子真是何等的美!
(3)由第6節的“藉著提多”這四個字﹕提多是一個屬神的人;當他願意把自己放在神的手中、作為一個器皿時,神就藉著他、來使保羅的心中得到了勉勵。那麼,保羅是從兩方面來“藉著提多”而得到了勉勵﹕
(A)藉著提多這個人本身﹕(第6節下)
第6節下﹕“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。”保羅已經跟提多分開有一段時間了;所以,單單因為見到他、與他相處,就都已經可以給保羅帶來了喜樂。因此有時候,我們不必以為一定要給人甚麼東西、纔是給人作了甚麼似的;要是我們跟人的關係好的話,有時候只要有我們這個人的“同在”、就會給人“帶來鼓勵和心中的力量”的。這也叫筆者想起“我們跟主的關係”這件事。我們時常以為“愛主”的表現、就是在要“給主”甚麼(金錢、工作等等的)。當然,這也不是不對的說法。但也許,有時候主更加欣賞的、是“我們到祂面前去與祂親近”的這一種“愛的表現”呢!
(B)藉著提多所說的話﹕(第7節)
第7節﹕“不但藉著他來,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,安慰了我們,因他把你們的想念,哀慟,和向我的熱心,都告訴了我,叫我更加歡喜。”在神的工作上被用得最多的一個工具,大概就是“人的言語”了。箴25﹕11說﹕“一句話說得合宜,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。”多麼的美!但是,雅3﹕9卻也告訴我們﹕“言語可以用來稱頌神;言語也可以用來咒詛人。”弗4﹕29說﹕“污穢的言語,一句不可出口,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,叫聽見的人得益處。”注意﹕這是神的命令。但願我們都能因為愛主的緣故、而願意常常潔淨自己的心,使我們的言語可以成為叫人得勉勵、使人更愛主的工具!
繼續來看第8節﹕“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,我後來雖然懊悔,如今卻不懊悔,因我知道那信叫你們憂愁,不過是暫時的。”這就是上面所說的那封信。由於保羅在其中所寫的言語比較嚴厲,因此他在寫出之後就有點“懊悔”(“後悔”的意思,因為他怕自己的話會不會說得太重了)。但現在他知道、那封信在最後所產生的是一個好的結果,所以他就不再後悔他所說過的那些責備的話了。
第9節上﹕“如今我歡喜,不是因你們憂愁,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。”當哥林多人受到保羅的責備時、心中當然是憂愁的,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人是會在聽到人的責備之後時、心中覺得舒服的。但後來,因為他們覺得保羅的話是對的、而自己是有錯的,所以他們接受了保羅的責備而悔改了。(這裏的“懊悔”是“悔改”的意思。)那麼,哥林多人不已經是信主的人了嗎?不是只有沒信主的人才需要悔改信主嗎?基督徒還需要悔改嗎?不錯,基督徒還需要時常不斷的“悔改“;因為“悔改”這個字包含有“思想的改變、感覺的改變、和意志的改變”這三方面的意思。所以我們雖然是信了主的人,但是我們仍然是一個在思想、感覺、和意志上時常需要調整的人;正如同一個人從幼稚的生命、成長到一個成熟的生命之過程一般。
在啟示錄2和3章、主耶穌對七個教會所說的話中,其中有四個教會、主也都吩咐他們要悔改。因此,悔改是基督徒成長過程中所切需的因素。因為我們屬肉體的生命生來就是不願意順服主的,所以什麼時候我們沒有聽從主,什麼時候我們就需要悔改。接著,第9下-10節說﹕“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,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。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,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,以致得救;但世俗的憂愁,是叫人死。”在這裏,聖經講到有兩種的憂愁﹕“依著神的意思的憂愁”和“世俗的憂愁”;同時,這兩種的憂愁也帶出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來﹕“使人得救”(或“叫人活”)和“叫人死”。
那麼,甚麼是“世俗的憂愁”呢?這當然是包括了“一切對世上事物的掛慮”,但在此更主要的是指“與人之間所產生的不安和氣惱”而言的;這一種的憂愁是“叫人死”的。因為,如果永遠記得別人的錯而自己心中沒有喜樂的話,我們跟神之間也就會有了攔阻。“神是生命的源頭”;所以,如果跟祂之間有問題的話,我們所嘗到的就是“死的味道”了!相對的,“依著神的意思的憂愁”、是指那種“與神對罪有一樣的看法的憂愁”。
“神是恨惡罪的”;所以,當神藉著人或祂的話叫我們看到自己的罪時,我們就應當會因恨惡所犯的罪而產生出一種憂愁來;這種憂愁再使我們產生出懊悔的心來,把我們帶到神的面前去求赦免。結果呢?當然是神因著主耶穌基督的關係、而叫我們再次得潔淨,使我們能夠與父神恢復了正常的關係、而因此得享“得生命的喜樂”!這一種的經歷、當然是我們在初初信主時所一定經歷過的,但這也是我們在每一次跌倒回轉後所會經歷到的。所以,保羅在這裏所講的“得救”、並不是指“在得重生時的那個得救”,而是在描寫那“依著神的意思憂愁、所能帶出來的是多麼美好的果子”呢!
(三)哥林多教會向提多的勉勵﹕(7﹕11-16)
第11節﹕“你看,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,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,自訴,自恨,恐懼,想念,熱心,責罰;在這一切事上,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。”這裏所提到的是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姐妹們、依著神的意思憂愁而結出的一些果子。因此第13節﹕“故此我們得了安慰。並且在安慰之中,因你們眾人使提多心裏暢快歡喜,我們就更加歡喜了。”他們對提多也就有了很大的愛心之表現;以致,第15節﹕“並且提多想起你們眾人的順服,是怎樣恐懼戰兢的接待他,他愛你們的心腸就越發熱了。”這是說﹕“使提多在愛心上也有了增加。”“熱產生出熱來、愛也產生出更多的愛來,”這是一定的道理。如果我們心中向主有熱心、有愛心,這種熱和愛是一定會傳染給別人的;照樣,如果我們心中冰冷、死氣沉沉的話,這種味道也一定會使人受影響的!教會是一個團體;這團體裏面的每一個份子都是彼此有相連的,所以是不能沒有相關的。
結論﹕
在結束之時,讓我們把林前12﹕12-26這段話拿來唸一下;我們就念第12-15和25-26節好了﹕“就如身子是一個,卻有許多肢體;而且肢體雖多,仍是一個身子;基督也是這樣。我們不拘是猶太人,是希利尼人,是為奴的,是自主的,都從一位【聖】靈受洗,成了一個身體,飲於一位【聖】靈。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,乃是許多肢體。設若腳說﹕「我不是手,所以不屬乎身子。」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。”和“免得身上分門別類,總要肢體彼此相顧。若一個肢體受苦,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;若一個肢體得榮耀,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。
所以,永遠不要以為﹕“如果我一個人心中有問題,那只是「我的問題」。”不會的;我一個人的問題是會影響到全身,影響到其他的弟兄姐妹們的。求主使我們在愛心中有這樣的看見,以致願意起來面對和糾正我們跟主與跟人之間的關係,使它們重新得到建立!那麼,如何來建立它呢?藉著甚麼來建立呢?回來看林後7﹕14的話﹕“我若對提多誇獎了你們甚麼,也覺得沒有慚愧,因我對提多誇獎你們的話,成了真的;正如我對你們所說的話,也都是真的。”這裏的“真”,是“真理”的意思;可見﹕“一個健全的基督徒生活,是必須以神話語的真理為基礎的。”因此,永遠不能忽略了在聖經真理上的追求和瞭解!最後,讓我們回頭來看一下、今天的這三個分段彼此之間的關係﹕“保羅勉勵哥林多教會”;“哥林多教會勉勵提多”;和“提多勉勵保羅”。看到沒有呢?神把我們信主的人放在一起的目的、不是要叫我們彼此不和,而乃是要叫我們彼此得到勉勵、得到幫助;這樣,好叫大家都能愛主更深、愛主更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