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文斯敦
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未了。 (太二八:20)
一位在非州開荒佈道、使非州進入文明的偉大宣教士。
非凡之處:人生目標
他的身體雖然長埋於倫敦的西敏寺大教堂,心卻仍然繫於非州。他死後,當地 土著溫柔地將他的心臟從身體裏拿出來,埋葬在非州那片他深愛的土地裏,他 的身體則被越洋運返英國安葬。他的名字是李文斯敦,他出生和成長的地方, 是蘇格蘭的一個磨坊小鎮布蘭泰爾郡。
二十來歲的時候,我有幸到訪這位偉大宣教醫生兼探險家的出生地。他成長時 居住過的細小單位,如今已成了一家博物館,陳列了他在非州宣教那段時期的 若干人工製品和紀念品。我永不能忘記的,是讀到他日記中的開首部分,他毫 不保留地表達了因妻子瑪利離世而經歷難熬的痛苦。那頁日記已經發黃,但叫 我熱淚盈眶的,不是當中所記的往事,乃是箇中的信息:「我的瑪利啊,」他 寫道:「當我們在科洛堡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時,我們多麼渴想有一個安靜的 住處。如今你已經到了更美的家鄉,就是我們在天上的家園。」
是甚麼支持人為著福音的緣故,遠離家鄉和安舒的地方,抵達另一個國家,一 如李文斯敦所作的?是甚麼驅使李文斯敦留在非州,即使他可以在故鄉蘇格蘭 舒舒服服地當醫生?
李文斯敦親自回答了這個問題。在非州事奉六年後,他返回蘇格蘭,應邀到格 拉斯哥大學發表演說。那時他有一隻手臂因受到獅子的襲擊,已經不受使喚。 他的身體帶著受苦的記號,曾經二十七次患上森林熱病;他的臉因長期曝曬而 變成皮革般的棕色,又因與土耳其人和販賣奴隸的人長期戰鬥而滿布皺紋;對 李文斯敦而言,這兩種人都是毫無建樹的。
一陣肅然漫過正在聆聽這故事的學生,他們知道這人絕非等閒。「當我經歷放 逐生活中的試煉、艱難、孤獨時,甚麼東西給我支持和力量?」他問,隨即又 自己回答:「是應許,一位君子給我的應許:『我必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 末了。』」
當李文斯敦離世的時候,他正跪在床邊,擺著禱告的姿勢;身旁有一本細小、 保存完好的新約聖經,翻開著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。在第二十節的旁邊寫著: 「一位君子的話語。」
李文斯敦感到自己作出了偉大的犧牲嗎?不見得。就這個問題,他曾作如下的 回答:「人們稱我在非州花上的許多時間為『犧牲』,我們欠下上帝的債是永 遠不能償還的,我們回贈這丁點兒也稱得上是犧牲嗎?如果這一點付出會換來 有益身心的活動、行善的意識、心靈的平安和榮耀終局的堅定盼望,這又怎說 得上是犧牲呢?以這樣的角度和觀點來看,這不是犧牲,而是榮幸。」
當李文斯敦的遺體被送往西敏寺的墳墓時途經倫敦的街道,街上有一個人放聲 大哭。有人安慰他,問他是否認識李文斯敦。那人回答:「我不是為李文斯敦 哭,而是為自已哭,」又說:「他的生和死都有意義,我活著卻毫無目標。」
李文斯敦的格言是:「凡與上帝國度無關的東西,我不屑一顧。」他演活了這 句格言。
研讀經文:希伯來書十三章一至六節
(取自宣道出版社"他曾改變世界",蒙賽勒博士允准使用)
非凡之處:人生目標
他的身體雖然長埋於倫敦的西敏寺大教堂,心卻仍然繫於非州。他死後,當地 土著溫柔地將他的心臟從身體裏拿出來,埋葬在非州那片他深愛的土地裏,他 的身體則被越洋運返英國安葬。他的名字是李文斯敦,他出生和成長的地方, 是蘇格蘭的一個磨坊小鎮布蘭泰爾郡。
二十來歲的時候,我有幸到訪這位偉大宣教醫生兼探險家的出生地。他成長時 居住過的細小單位,如今已成了一家博物館,陳列了他在非州宣教那段時期的 若干人工製品和紀念品。我永不能忘記的,是讀到他日記中的開首部分,他毫 不保留地表達了因妻子瑪利離世而經歷難熬的痛苦。那頁日記已經發黃,但叫 我熱淚盈眶的,不是當中所記的往事,乃是箇中的信息:「我的瑪利啊,」他 寫道:「當我們在科洛堡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時,我們多麼渴想有一個安靜的 住處。如今你已經到了更美的家鄉,就是我們在天上的家園。」
是甚麼支持人為著福音的緣故,遠離家鄉和安舒的地方,抵達另一個國家,一 如李文斯敦所作的?是甚麼驅使李文斯敦留在非州,即使他可以在故鄉蘇格蘭 舒舒服服地當醫生?
李文斯敦親自回答了這個問題。在非州事奉六年後,他返回蘇格蘭,應邀到格 拉斯哥大學發表演說。那時他有一隻手臂因受到獅子的襲擊,已經不受使喚。 他的身體帶著受苦的記號,曾經二十七次患上森林熱病;他的臉因長期曝曬而 變成皮革般的棕色,又因與土耳其人和販賣奴隸的人長期戰鬥而滿布皺紋;對 李文斯敦而言,這兩種人都是毫無建樹的。
一陣肅然漫過正在聆聽這故事的學生,他們知道這人絕非等閒。「當我經歷放 逐生活中的試煉、艱難、孤獨時,甚麼東西給我支持和力量?」他問,隨即又 自己回答:「是應許,一位君子給我的應許:『我必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 末了。』」
當李文斯敦離世的時候,他正跪在床邊,擺著禱告的姿勢;身旁有一本細小、 保存完好的新約聖經,翻開著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。在第二十節的旁邊寫著: 「一位君子的話語。」
李文斯敦感到自己作出了偉大的犧牲嗎?不見得。就這個問題,他曾作如下的 回答:「人們稱我在非州花上的許多時間為『犧牲』,我們欠下上帝的債是永 遠不能償還的,我們回贈這丁點兒也稱得上是犧牲嗎?如果這一點付出會換來 有益身心的活動、行善的意識、心靈的平安和榮耀終局的堅定盼望,這又怎說 得上是犧牲呢?以這樣的角度和觀點來看,這不是犧牲,而是榮幸。」
當李文斯敦的遺體被送往西敏寺的墳墓時途經倫敦的街道,街上有一個人放聲 大哭。有人安慰他,問他是否認識李文斯敦。那人回答:「我不是為李文斯敦 哭,而是為自已哭,」又說:「他的生和死都有意義,我活著卻毫無目標。」
李文斯敦的格言是:「凡與上帝國度無關的東西,我不屑一顧。」他演活了這 句格言。
研讀經文:希伯來書十三章一至六節
(取自宣道出版社"他曾改變世界",蒙賽勒博士允准使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