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有憐憫的外科醫生
所以,無論何事,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容怎樣待人,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 知的道理。
(太七12)
(太七12)
外科醫生埃德.羅森鮑,因罹患喉癌而學會憐憫別人。
「醫生」這齣電影是根據埃德.羅森鮑醫生的真實故事所拍攝而成的,羅森鮑 醫生也將這些經歷收入其著作「親嘗藥物」裏。在電影中年輕的外科醫生埃德正 經歷人生的巨大轉變,他的聲音日漸沙啞,而且不齗咳嗽,箇中原因是:他患上 了喉癌。
圍繞埃德身邊的都是誘人奢侈品,包括大馬力的跑車、美輪美奐的房子、昂貴的 西裝和漂亮的妻子。他對「憐憫」感到不耐煩,事實上,他視之為軟弱。他告訴 他所訓練的醫生說,外科醫生的責任就是做好本份和拯救病人的生命,並且懂得 在甚麼時候投入和甚麼時候抽身。他說,對病人投入感情是一種障礙。
埃德在施手術時,會在手術室播放音樂,調侃女護士,與訓練的醫生嬉笑,直至 一天,當埃德正在說笑的時候,他忽然咳出血來!經過一名活潑可人的女醫生的 檢驗後,埃德醫生外面的虛空被戳破了,她說:「醫生,你喉嚨生了腫瘤。」真 是晴天霹靂!他的前途完了!那些昂貴的玩意也變得了無意義。
醫生迅即變成了病人,他的外科醫生地位淪為醫院藍色病人卡的持有人。如今, 他只是一個編號、一個登計數字,他要如同其他病人般輪候,為此他感到不耐煩 。他喊叫說:「你知道我是誰嗎?」可是這對於護士和其他病人來無關痛癢。除 掉他的白色外袍和聽筒後,他不過是一名病人而已。
這部根據羅森鮑醫生真實的人生經歷而拍成的電影,是一幅顯示了人何等容易與 四周人事實況脫節的圖畫。經過數次電療失敗以後,他迫於無奈地向他不喜歡並 曾辱罵的醫生同事認錯,要求對方為自己割除腫瘤。手術成功了,隨之而來是艱 苦的康復期。之後,埃德再一次展開對外科醫生的手術訓練。
今次可不同了,埃德對實習醫生說,他們工作的對象是有血有肉的人,或許有一 天,他們也會成為別人手術刀下的人,他們最好先理解何謂憐憫。他要求實習醫 生除掉醫生袍,穿上病人的衣服,做七十二小時的病人,親身體會將生命交予專 業醫護人員的感受。
電影雖然沒有言明,但羅森鮑姆醫生明白他的生命已經產生了屬靈上多向度的轉 變。羅森鮑醫生真正活出主耶穌多年以前的教導:「所以,無論何事,你們願意 人怎樣待你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,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。」(太七12)
有一件事是真確的。一名淪為病人的外科醫生,不會再自忖為人體器官和患病軀 體的操控者。他因曾經成為手術刀下的病人,而明白憐憫關顧的重要性。我也要 為專業醫護人員說話,工作上我所接觸的大部份醫護人員,都不是賺錢至上的, 他們真的關心病人。然而,我們每個人也需要緊記羅森鮑姆醫生所上的一課:無 論我們以為自己有多關心別人,我們真願意別人怎樣待自己,自己就怎樣待人嗎 ?
無論你是牧者、醫生、護士、巴士司機,或社會工作者,你所服待的對象,都是 有血有肉的人—並不是客戶、病人或消費者。他們會有恐懼、希望、期待、失望 ;除掉專業的外表和投射的形像,當面臨生死的問題時,我們根本沒大分別。
推己及人,有助我們給別人帶來關懷和醫治。請仔細思想。
研讀經文:馬太福音第七章
(取自宣道出版社"他曾改變世界",蒙賽勒博士允准使用)
「醫生」這齣電影是根據埃德.羅森鮑醫生的真實故事所拍攝而成的,羅森鮑 醫生也將這些經歷收入其著作「親嘗藥物」裏。在電影中年輕的外科醫生埃德正 經歷人生的巨大轉變,他的聲音日漸沙啞,而且不齗咳嗽,箇中原因是:他患上 了喉癌。
圍繞埃德身邊的都是誘人奢侈品,包括大馬力的跑車、美輪美奐的房子、昂貴的 西裝和漂亮的妻子。他對「憐憫」感到不耐煩,事實上,他視之為軟弱。他告訴 他所訓練的醫生說,外科醫生的責任就是做好本份和拯救病人的生命,並且懂得 在甚麼時候投入和甚麼時候抽身。他說,對病人投入感情是一種障礙。
埃德在施手術時,會在手術室播放音樂,調侃女護士,與訓練的醫生嬉笑,直至 一天,當埃德正在說笑的時候,他忽然咳出血來!經過一名活潑可人的女醫生的 檢驗後,埃德醫生外面的虛空被戳破了,她說:「醫生,你喉嚨生了腫瘤。」真 是晴天霹靂!他的前途完了!那些昂貴的玩意也變得了無意義。
醫生迅即變成了病人,他的外科醫生地位淪為醫院藍色病人卡的持有人。如今, 他只是一個編號、一個登計數字,他要如同其他病人般輪候,為此他感到不耐煩 。他喊叫說:「你知道我是誰嗎?」可是這對於護士和其他病人來無關痛癢。除 掉他的白色外袍和聽筒後,他不過是一名病人而已。
這部根據羅森鮑醫生真實的人生經歷而拍成的電影,是一幅顯示了人何等容易與 四周人事實況脫節的圖畫。經過數次電療失敗以後,他迫於無奈地向他不喜歡並 曾辱罵的醫生同事認錯,要求對方為自己割除腫瘤。手術成功了,隨之而來是艱 苦的康復期。之後,埃德再一次展開對外科醫生的手術訓練。
今次可不同了,埃德對實習醫生說,他們工作的對象是有血有肉的人,或許有一 天,他們也會成為別人手術刀下的人,他們最好先理解何謂憐憫。他要求實習醫 生除掉醫生袍,穿上病人的衣服,做七十二小時的病人,親身體會將生命交予專 業醫護人員的感受。
電影雖然沒有言明,但羅森鮑姆醫生明白他的生命已經產生了屬靈上多向度的轉 變。羅森鮑醫生真正活出主耶穌多年以前的教導:「所以,無論何事,你們願意 人怎樣待你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,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。」(太七12)
有一件事是真確的。一名淪為病人的外科醫生,不會再自忖為人體器官和患病軀 體的操控者。他因曾經成為手術刀下的病人,而明白憐憫關顧的重要性。我也要 為專業醫護人員說話,工作上我所接觸的大部份醫護人員,都不是賺錢至上的, 他們真的關心病人。然而,我們每個人也需要緊記羅森鮑姆醫生所上的一課:無 論我們以為自己有多關心別人,我們真願意別人怎樣待自己,自己就怎樣待人嗎 ?
無論你是牧者、醫生、護士、巴士司機,或社會工作者,你所服待的對象,都是 有血有肉的人—並不是客戶、病人或消費者。他們會有恐懼、希望、期待、失望 ;除掉專業的外表和投射的形像,當面臨生死的問題時,我們根本沒大分別。
推己及人,有助我們給別人帶來關懷和醫治。請仔細思想。
研讀經文:馬太福音第七章
(取自宣道出版社"他曾改變世界",蒙賽勒博士允准使用)